期刊
  出版年
  关键词
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
Please wait a minute...
选择: 显示/隐藏图片
湖南省郴州市2003-2012年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研究
朱韩武, 李灯华, 朱维明, 陈伟华, 段良松
摘要326)      PDF (388KB)(702)   
目的 了解郴州市疟疾流行特征及监测效果, 为疟疾防治和消除提供科学依据。 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郴州市2003-2012年疟疾流行病学及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。 结果 郴州市2003-2012年共报告疟疾病例41例, 年平均发病率为0.09/10万, 死亡1例, 无暴发疫情;其中间日疟24例(58.54%), 恶性疟15例(36.58%), 三日疟2例(4.88%);本地病例4例(9.76%), 输入性病例37例(90.24%), 93.33%(14/15)的恶性疟病例均由非洲输入;发热患者血检107 975人次, 阳性率为3.43/万, 疟疾病例实验室检测率和确诊率均为100%;传疟媒介主要以中华按蚊为主(86.04%), 蚊密度高峰出现在7-8月。 结论 郴州市基本消除疟疾后, 疟疾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, 病例以输入性为主, 在今后的疟疾防治和消除工作中, 应加强流动人口监测和发热患者血检。
2014, 25 (2): 139-141.    doi: 10.11853/j.issn.1003.4692.2014.02.013
雷州市黄胸鼠体表寄生蚤的调查
杨柳1, 陈伟1, 麦海2
摘要1029)      PDF (359KB)(912)   

【摘要】 目的 了解雷州市黄胸鼠鼠体蚤的种群构成及消长。方法 1985-2004年在雷州市辖区内选点捕鼠,收集黄胸鼠鼠体蚤,经鉴定分类后,计算蚤指数和构成比。结果 共捕获黄胸鼠1721只,获蚤4种2345匹,其中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为主要寄生蚤,平均指数分别为1.24和0.12,构成比为91.13%和8.66%,人蚤和猫栉首蚤指名亚种指数及构成比均较低。结论 黄胸鼠是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的主要宿主;且印鼠客蚤数量逐年增多,缓慢细蚤数量逐年下降。

2009, 20 (2): 167-168.
黄胸鼠对大隆的实验室敏感性测定
陈伟1;梁练2;杨柳1; 胡杰2; 陈敬1; 戴广祥2; 李玉莲2; 张世炎2; 林丽1
摘要1260)      PDF (285KB)(710)   
目的 实验室测定黄胸鼠对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大隆的敏感性,为进行抗药性调查提供正常的黄胸鼠敏感种群本底资料。方法 按全国鼠类抗药性监测协作组统一方法,做无选择性摄食试验。试鼠雌雄分开,随机分组,分5个不同食毒期摄食0.00016%大隆毒饵。数据用Bliss计算机程序,计算不同食毒期与对应死亡率之间的关系。结果 黄胸鼠性别之间对大隆的敏感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( P b>0.05, P LFP 50>0.05),故雌雄数据合并计算,得毒力回归方程 y=2.49+5.70 x,LFP 50、LFP 99及其95%置信限分别是2.75(2.39~3.17)d和7.04(4.89~10.13)d。结论 按WHO修订以致死99%敏感靶标鼠种的食毒期(LFP 99)取整天数作为抗药性检验标准,湛江地区黄胸鼠对0.00016%的大隆毒饵食毒期超过8d存活为产生抗药性。
杀虫粉剂混配对德国小蠊的灭效观察
陈伟;谢光
摘要455)      PDF (125KB)(739)   
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调查
陈伟;杨柳
摘要838)      PDF (58KB)(667)   
目的 掌握雷州市城区蜚蠊种群分布及侵害状况,为城市蜚蠊防制提供依据。方法 采用粘捕盒法和药激法相结合,将捕获蜚蠊带回实验室分类鉴定。结果 在新、老城区共调查121个点,捕获蜚蠊13362只,有美洲大蠊、澳洲大蠊、褐斑大蠊和德国小蠊4种。以美洲大蠊为优势种,占总捕获数的85.25%,侵害率为74.58%。结论 雷州市城区蜚蠊侵害严重,特别是旧城区和下水道,防制蜚蠊措施必须尽快落实。
深圳市家栖鼠类分布格局及变动的研究
谭业钰1;欧扬1;欧汉标2;陈伟3;朱维康1;莫冠英2
摘要1198)      PDF (3220KB)(647)   
目的 了解和掌握深圳市各型场所鼠类种群分布及季节数量变化规律,为制定鼠害综合防制对策提供科学依据。方法 用夹夜法对深圳市各类型场所进行调查。结果 捕获的鼠形动物有2目2科4属10种,其中褐家鼠占39.71%,为城区优势种,臭占29.19%,位居第2;黄毛鼠和施氏屋顶鼠为野外优势种,分别占36.36%和34.09%。城区鼠密度季节性变化不大(3.50%~4.85%),为常年基本稳定型。在不同类型场所中,以市场类场所的鼠密度最高(8.16%),鼠种数量分布较均匀;只有下水道均为褐家鼠。家鼠室外水平分布以垃圾收集点的鼠密度最高(7.27%);垂直分布以地面层(6.04%)和地面上层(5.48%)鼠密度高。4种鼠形动物的繁殖指数以小家鼠最高(0.72)。结论 应根据场所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灭鼠工作,加强防鼠设施的建设,从而提高和巩固灭鼠效果。
新疆若羌县城郊啮齿动物体表寄生蚤的种类组成
郑强1;蒋卫1;陈伟2;华学远3
摘要424)      PDF (59KB)(552)   
用RT-PCR快速检测血清中的登革热病毒及分型
文建华1; 梁凤屏2; 陈伟师2; 郝瑞峰2
摘要991)      PDF (2477KB)(615)   
目的:检测血清中的登革热(DF)病毒.并进行分型研究。方法:采用SiO 2快速提取DF病毒RNA,用通用引物(D1~D4型)RT-PCR扩增方法,检测广东省1995年55份疑似DF患者急性期(1~7天)血清标本中的DF病毒RNA,并与病毒分离法相比较。结果;病毒分离阳性率为49.09%,RT-PCR的检出率为38.18%,敏感性为77.78%,特异性为100%,符合率为89.09%,两者差异无显著性(χ 2=2.08, P>0.05)。用通用引物扩增D1~D4型标准毒株和标本,出现511bp的扩增带,乙脑病毒不出现扩增带。用HinfⅠ、HaeⅢ、HincⅡ和Sau3aⅠ等4种限制性内切酶,对D1~D4型标准毒株的RT-PCR产物进行酶切分型,用琼脂糖电泳,结果HinfⅠ和HaeⅢ对D1~D4型均能酶切,Sau3aⅠ能酶切D1~D3型,HincⅡ能酶切D1和D4型。根据两种或以上的酶切结果,可以对DF病毒的型别作出鉴定。用这4种酶对5份标本进行酶切分型,结果与D1型标准毒株的电泳带型相同。结论:用本方法检出DF病毒的RNA仅需5~6小时,在2天内可以鉴定出型别,是诊断DF病毒感染的一种快速简单的方法。
褐家鼠在新疆库尔勒地区形成种群
杜建新; 陈伟; 朱寿水
摘要410)      PDF (231KB)(568)   
新疆库尔勒市区的鼠类及鼠害调查
杜建新; 陈伟
摘要432)      PDF (252KB)(491)   
新疆库尔勒市一役达标灭鼠的技术方法
杜建新1; 张锁成2; 朱寿水1; 陈伟1; 宋晓红3
摘要433)      PDF (597KB)(555)